一、给水排水教研室基本情况
1、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5名。专任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西唯一的专指委委员)、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1人(广西唯一的专业评估委委员),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1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优秀人才资助计划1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广西高等学校先进教学管理工作者1人;具有行业背景或工程背景教师14人。本专业基本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研究队伍,满足教学科研要求。
2、科研情况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教育部优秀人才项目、广西科技攻关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各级政府和生产单位委托的横向项目75项,发表科研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0篇,出版教材、专著7部,申请专利105项(获得专利授权6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3、教研情况
承担了教育部新工科实践研究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等省部级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12项,发表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30篇,出版教材《水污染控制特色实验项目汇编》,主编的《水处理工程实验技术》教材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讲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典型案例解析》获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水污染控制工程》获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现代水业认知与探索》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水泵与水泵站》、《水质工程学》获得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一等奖1项。曾鸿鹄教授获第十一届广西青年科技奖和广西高等学校先进教学管理工作者称号;张学洪、曾鸿鹄教授获2013年度、2020年度中国水业人物教学与科研贡献奖;张学洪教授教学团队参与组建水污染控制国家级教学团队,并担任团队负责人;曾鸿鹄教授教学团队参与组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并担任团队负责人;本专业教师组建的有色金属矿区的环境污染与植物地球化学及修复研究团队入选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区域性行业废水治理与用水安全保障团队入选第一批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团队带头人曾鸿鹄教授入选广西高等学校第一批卓越学者。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1、专业历史沿革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原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桂林理工大学学科专业调整后新设置的专业,原属我校环境科学系。1993年,利用学院和社会资源组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并在广西区内招收第一批专科学生,199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1997年学院系部调整,在地质系、环境科学系的基础上组建资源工程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调整到资源工程系。2001年资源工程系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工程系,2008年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一分为二成立了地球科学学院和37000cm威尼斯,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隶属37000cm威尼斯。
2003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市政工程硕士授权资格,2006年获校级优质专业,市政工程学科于2010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重点学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团队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教学团队。2012年专业入选校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时分别于2008年、2013年和2018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认证,2016年获批自治区优质本科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招生规模约100人/年左右,通过28年的办学,已向社会输送2000余名人才。2019年中国科教评价网公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9-2020)》显示,该专业进入竞争力排行榜的前20强(4星)。2020年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校友会2020中国最好专业排名》显示,该专业全国排名第10名,被评为中国高水平专业。
2、专业特色及优势
人才培养特色:以“宽基础、强实践、擅应用、重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全体学生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都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发展后劲,能够在水工业技术进步、用水安全保障等领域做出引领。
教学平台(质量工程)优势:拥有国家级“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国家级“水污染控制工程”精品课程、国家级“水污染控制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水污染控制技术—典型案例解析”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水处理工程实验技术”规划教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级“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精品课程、自治区级“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团队”等高水平教学平台及质量工程。
拔尖创新实验班:从2017年开始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遴选一批优秀学生(不超过30名)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配套优质资源,灵活体制机制,实施专业培养模式基础上的“个性化+项目驱动、学研结合”重点培养模式,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品德优良、基础扎实、创新和科研能力突出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3、本科生培养成效
培养效果:获得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本科毕业设计5篇;学生近90%参与各类大学生科技立项和竞赛,获“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内的全国性学术和创业大赛奖励8项,全国性软件建模大赛奖励15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近三届毕业率和学位授权率均为100%,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近5年来,专业学生考研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升学率在8%-11%之间),其中每年保研学生的成绩或录取高校层次都处于学院所有专业前列,如瞿才燕同学被中南大学录取,王俊森同学被同济大学录取等;专业学生四级平均通过率超过48%以上,且保持逐年升高的趋势。
近3年来,拔尖创新班学生参加竞赛、科研活动积极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培养初见成效。2017级、2018级拔尖创新班四级累积通过率超过80%以上,整体高于普通班30%以上;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导师科研项目、各级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并取得自治区级以上竞赛获奖13个、自治区级以上大创项目3项。
行业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毕业质量调查报告显示一批优秀毕业生进入全国各大型设计、施工和运营单位并承担了大量复杂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毕业前三年工资收入水平总体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同时大量毕业生在从事专业工作5-8年内考取了各类注册工程师证书。毕业生不仅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具有强烈的进取心,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后劲。毕业5年之后,很多学生已进入中层管理或技术骨干岗位,在行业中占据了较大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